文章
  • 文章
搜索

服务热线:

13603989611

详细内容

李文红

时间:2018-01-28     

11416977_WechatIMG23.jpeg

李文红

女,1968年2月生于哈尔滨市,毕业于景德镇陶瓷职业大学陶设专业,后于湖北美术学院雕塑系研习。现为贰级陶瓷画师,国际高岭陶艺学会会员,曾任教湖北商贸学院。

作品先后入选台湾《陶艺》,全国优秀期刊《写作》,《景德镇当代百家》,《中专生》等。拥有陶瓷高温发光原料国家发明专利和数项外观设计专利。全球顶级设计大师季裕堂先生在大陆的唯一陶瓷合作设计师。

1995文化报专访《李文红陶艺作品欣赏》

1998武汉电视台专题《陶艺》

1999作品《人体》为江西省美术家协会永久收藏

2000作品《鳄鱼》获瓷都巾帼杯优秀奖

2001参加《陶艺入门》教材编写

2002黄山旅游翡翠谷设计形象礼品

2003海南金明发设计五周年纪念瓷

2004为精湛光电设计形象礼品

2005湖北荆门石化设计形象纪念品

2006国家重点实验室设计形象纪念品

2007桂林阳朔碧玉国际大酒店(五星级)设计大厅壁画《古韵》

2008设计国家电网办公及纪念品

2009中百集团新闻发布会设计限量版纪念品《四季瓶安》

2010中国--新加坡建交20周年文化交流参展作品,卢浮宫中国选区入选作品《唐诗诗意图》瓷板画

2011为青岛海尔洲际酒店设计陶瓷饰品

2012为爱马仕制作花器

2013中机国际60年庆典设计形象纪念瓷

2014黄山旅游集团排云楼宾馆设计主题餐具

2015成都群光君悦酒店(全球超五星连锁)设计雕花瓷板(这个是与全球顶级设计师季裕堂先生合作的项目,季先生和贝聿铭先生并称二大华人设计师)

2016国泰君安证券公司设计陶瓷纪念品

2017北京银河空间美术馆举办个展

梧桐珆报道:泥与釉的欲火重生-埴道汝瓷在传承与创新中“窑变”

挖媒者 2017-12-25 16:18:49

梧桐珆报道:泥与釉的欲火重生-埴道汝瓷在传承与创新中“窑变”


位于瓷都景德镇的埴道陶瓷设计有限公司,是一家专注做汝瓷的企业,走进企业展厅,一件件器物或古朴清新,或典雅端庄,或清澈温润,或简洁洗练…… 每一件器物都仿佛在诉说一段泥与釉欲火重生的故事。


一.汝瓷:似玉非玉而胜似玉

梧桐珆报道:泥与釉的欲火重生-埴道汝瓷在传承与创新中“窑变”


梧桐珆报道:泥与釉的欲火重生-埴道汝瓷在传承与创新中“窑变”


汝瓷,因产于河南汝州而得名。汝瓷创烧于北宋晚期,为宫廷御用瓷器。汝瓷因其绝妙的色泽、独特艺术价值,深得帝王欢心,有“宋瓷之冠”的美誉。汝窑又与同期官窑(河南开封)、哥窑(浙江龙泉)、钧窑(河南禹县)、定窑(河北曲阳)合称“宋代五大名窑”。金灭北宋后,汝瓷也随之消亡。汝瓷开窑时间前后只有二十年,由于是宫廷烧制,时限短,产量有限,传世亦不多,到南宋时已"近尤难得"。


现今存世的汝瓷,一般认为有65件,其中台北故宫博物院23件,北京故宫博物院17件,上海博物馆8件,英国戴维中国艺术基金会(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 of Chinese Art)7件,其他散藏于美、日等博物馆和私人收藏约10件。民间有“纵有家产万贯,不如汝瓷一件”的说法广为流传。2017年10月3日,香港苏富比以2.94亿港币拍出一件直径13公分北宋天青釉洗,足见汝瓷的珍贵与稀缺。在古瓷收藏界有汝瓷“青瓷之首,汝窑为魁”的说法。


汝瓷按釉色分有天青、豆青、粉青诸品。汝瓷的釉中含有玛瑙,色泽青翠华滋,釉汁肥润莹亮,有"雨过天青云破处"之誉。汝瓷器形一般都较小,盘、洗、碗等口径一般在10-16厘米之间,超过20厘米的极其少见,超过30厘米的几乎没有,故有"汝瓷无大器"之说。


汝窑瓷器土质细腻,胎骨坚硬,做工精细,满釉支烧,釉中含玛瑙末,釉色润泽,其色有卵白、天青、豆青、天蓝等。当时评说天青为贵,粉青为上,有"雨过天晴云破处"之美誉。汁水莹厚,有如堆脂,视如碧玉,扣声如馨,汁中沙眼显露了蟹爪纹、鱼子纹和芝麻花。底有细小支钉满釉支烧。


汝瓷的瓷胎是由10多种矿石粉碎,经过80目、120目筛三次过滤,并用磁石把其中的铁吸出后,和成泥浆,然后将泥浆灌入模子而成形。瓷胎晾干后,要打磨三次,使其光滑。接着进行素烧10个小时,素烧温度为800℃,烧出后再打磨两次。将素烧出的瓷胎上釉、晾干,再烧13个小时便成。详细工序共18道。其烧制过程主要是先氧化后还原的过程,在将近1250℃的还原气氛下,将三氧化二铁的氧夺走一部分,生成一定量的二氧化铁。不过,每窑的成品率只有17%,上等品一窑难出几件。汝瓷的颜色不像钧瓷千变万化,它的颜色只有天青、天蓝、月白、粉绿4种。


汝窑瓷器造型古朴大方,釉如碧峰翠色,晶莹明丽,清澈温润。前人描述" 汁水莹泽,含水欲滴,釉如膏脂溶而不流 ,其釉厚而声如磬,明亮而不刺目", 又有"似玉非玉而胜似玉"之赞美。


二.李文红:做一个薪火传承匠人


汝窑承续了中华民族文化传统。它有着道家“清静无为”的精神内核,也有着儒家“中庸、和谐”的思想追求,这是汝瓷的魅力,从古代影响到当今。


然而,汝瓷的历史地位和社会影响与发展现状极度不匹配。汝窑作为一代名窑,自明代以来,一直受到人们的热捧,明代宣德时期,景德镇御窑厂便开始仿烧汝釉瓷器,清代雍正、乾隆、道光各朝也都有仿烧,但明清景德镇御窑厂所仿汝釉瓷器只是模仿汝窑瓷器的釉色,基本不模仿造型。


真正对汝窑瓷器进行全面仿制还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,河南汝州、宝丰都在仿制。因汝瓷制作难度大,原料难得,故精品更为难得。迄今为止,仿品很难达到乱真,在造型、釉质、制作工艺方面仍存在一些缺憾。目前市场上的汝瓷鱼目混珠,大量使用化学釉料、低温烧制的产品充斥其中。


汝瓷成了千古绝唱?基于热爱、基于对汝瓷发展现状的担忧,陶瓷艺术大师李文红女士决定做一个薪火传承匠人,在自己有着20余年制瓷历史的问陶原创工作室的基础上,李文红于2016年在国家工商局注册埴道品牌,旨在打造高端汝瓷的民族手工艺品牌。


三.埴道:千万次烧炼实践 探索胎土本质


中国陶瓷在历经百千年后仍能让人感知到风骨与神韵,埴道试图传承中国陶瓷的这一精髓。埴道汝瓷应用当代生活美学设计,汲取多种材质,采用精湛手工艺并联合手工匠人进行创造,使日渐式微的汝瓷传统工艺,与美好生活发生无限可能,从而更好地传承手工技艺和陶瓷文化。每一件埴道的器皿,都选取上好的黏土,精雕细琢,专注于每一个细节,呈现中国制造的上乘品质和精妙细节。


1.继承古法研发原矿泥


埴道汝瓷的胎土为独家研发、配制。埴道汝瓷在研习与继承古法后,研发原矿泥料,使之与釉料完美结合。汝瓷真正的传世之作所呈现的色彩是从泥土里发射出来的。制造汝瓷,若使用非原矿泥,优质的高岭土,不仅杂质很多,高温烧制时,胎体本身无法承受高温,胎、釉亦无法致密结合。宋代汝瓷烧成温度为1260左右,埴道汝瓷改变配方后,烧至温度可达1350度左右,提高了坚固度,釉色更加剔透中又有乳浊的感觉,且更耐骤冷骤热。续杯不烫手,器物随着温度而润,遇水则如凝脂般细致滑顺,如同触到肌肤一般温暖。


埴道最为人称道的是的烧制工艺,胎体为铁胎,更为稳重,埴道在上千次的烧炼实践中,懂得探索胎土的本质,与原矿石蕴含的微量元素结合,二次还原物质的本来,温度曲线是千百次的实验的总结,在四季不同的变化中,随气压,空气的湿度等自然的变化,总结出一套完整的烧制工艺,探求最佳的烧成,凝练温度。


2.在天然釉料上独创出大开片技术


埴道汝瓷的另一成功秘诀在于其独特的釉料秘方。埴道的汝瓷釉厚可达5-8毫米,如同一个体重50公斤的人,着衣的重量为200公斤或更多,这对于高温下的坯体的烧制难度是无法想象的。


埴道汝瓷的釉料配方为原矿原料,因为现在原矿已很难寻到,矿床不稳定,所含微量元素不同,对于提纯和萃取难度颇多。玛瑙入釉,更加入特殊的微量元素,如此具有了埴道汝瓷独特的釉色,干净与纯净。埴道作品的釉料在天然原矿配制的基础上,萃取,提炼玛瑙入釉,釉面呈现出一种柔和的,含蓄的光泽,它既不同于钧瓷的乳光,亦不同于哥窑的腊光,而是一种类似古玉般内蕴的光泽。汁水莹厚如堆脂,汁中棕眼隐若蟹爪,鱼鳞,蝉翼状,其色有天青,粉青,天蓝,月白等。久用之后茶色会附之于裂纹处,形成不规则的交错纹理。


鉴定汝瓷的好坏是以色为核心,其次看开片。埴道汝瓷在开片上,投入大量研发力量,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大胆实践,成功地改进釉料,独创性开发了大开片技术,开片不仅是釉层表面开裂,而且做到了大开片,该技术获得同行的高度认可。


一般来说,陶瓷人为造出的开片,多属于"浆胎",在制作坯胎前,人为地加入化学药剂,致使瓷器形成开片。这种人为的瓷器开片形如龟裂一般深至胎骨,也就是说这种开片在坯胎的里面形成。而自然的瓷器开片,是由于泥,釉的配方保持膨胀系数不同,在瓷器的釉层表面渐渐的开裂,一般开片状如鱼子纹、牛毛纹等。


3.完全手工制作 泥胎厚薄全靠工匠


与现代化大规模的机器生产不同,埴道的产品采用完全手工制作,工匠需靠丰富的经验拉坯成型,凭经验控制泥胎的厚薄,大小一致,如同瑞士的钟表师一样精准。而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一样,因为手工制作的细微差异,每一件埴道的产品都是独一无二的,颇具收藏价值。


4. 器型设计 顺时而变

大器至简,埴道的器型设计遵循古法,顺时而变。外形看似简约其实并不简单,无论是器物各部份的比例、角度、弧线、胎的厚薄,甚至是重量等等皆精确, “有一毫小失,则神气与之俱变矣。”


埴道器物造型设计亦大亦小,不仅古朴而且兼具差异化。上手后与人亲近,用过之后再无法拒绝,器物是活的、有生命的。从器物自身传达出来的,是一种温度与内蕴,彷佛手中之物有着自己的生命与情感,诱使我们运用所有的感官,去感受器物上那细微的起伏与随釉色不同而相异的质感,品味它们那精确的造形与完美的比例,以及釉色厚薄间所显露出微妙的色彩变幻。把玩轻抚时,彷若观看雕塑与绘画作品般,完美掌握着形的精确与简洁以及色彩的静谧与变化。


埴道汝瓷比真品更完美

埴道一向坚持追求作品的完美,对自身作品的苛求亦是无疑的,埴道一直尝试超越古瓷艺术之美。无论在釉色、胎土、做工、器型比例及烧窑技术上均要求达到美善的境界。一些业内行家甚至认为,埴道作品往往比真的古瓷器还完美,因为现代的烧制技术和条件已远胜古代。


埴道器物,如同君子一般内含光的特质,显示出宋瓷的气韵与风骨,是一种文化、一种传承以及一种生命的潜质,或许这些器物中沉静安谧的品质,传播着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的种子。


我们寻到了过去,亦看见了未来。


上一篇姜明智下一篇宋少理

郑州市金水区文化路115号

0371-60266691 / 13603989611

zgysysc@163.com

周一~周五:8:00AM - 6PM

Copyright 2014-2025   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:粤ICP备2024244503号-1

seo seo